古代名人的賦稅思想
作者:管理員 發布時間:2017-6-11 點擊次數:1743
老子
老子是春秋時期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主張無為而治。從這一基本思想出發,老子對國家及與國家密切相關的賦稅持完全否定的態度。老子認為,統治者征收賦稅是違背天道,它加劇了社會的貧富對立和矛盾沖突,使百姓陷于貧困,他認為統治者征收重稅將導致自己的滅亡,主張圣賢的君主不積累財富。老子要建立的,是一個符合道的精神,沒有階級,沒有國家,沒有戰爭,也沒有賦稅的“小國寡民”的社會,這只是一種渺茫的空想,是違背歷史發展進程的。然而,老子也揭露了賦稅剝削的本質,指出它是百姓貧困的根源,從這個意義上說,老子的賦稅觀也具有積極的一面。
孔子
孔子,春秋末魯國人。作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的中心內容是“仁”,主張征收賦稅必須“度于禮”。他認為,輕稅是周禮的一條基本原則,他主張使民于農閑之時,征發徭役不能影響農業生產。他認為按照禮的要求“使民以時”,人民就會“勞而不怨”。他堅決反對賦稅征收上的“貪冒無厭”。他還認識到,要實現輕征賦稅,必須限制統治者奢侈腐化的生活,反復強調“政在節財”、“節用而愛人”?鬃右丫哂信囵B稅源的觀點。他認為“百姓足,君孰與足”,要求國家賦稅建立在百姓富足的基礎上。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重現稅源培養的觀點,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白居易
白居易作為唐代大詩人,其不少思想都有賦稅有關,他的稅收思想主要有“三反”。首先是反對兩稅法的以錢定稅,主張恢復租庸調制。白居易從“利歸于人,政之上也;利歸于國,政之次也”的原則出發,反對鹽鐵雜征,主張“除關市之征,棄山海之饒,散鹽鐵之利”。再者就是,反對和糴制度。
林則徐
林則徐是中國近代初期第一個放眼看世界的偉大政治家和先進思想家。林則徐是當時統治階級中禁煙派的領袖,為克服鴉片走私帶來的“銀荒”,林則徐建議“減浮費”以使商民獲得比較穩定可靠的贏利,即減輕封建政府對開礦商民所征收的各種捐稅;主張開展正常的對外貿易,認為開征關稅可使國家獲利,并主張用關稅收入制造新式武器,加強國防力量。他說“收其利者,必須預防其害。若前此以關稅十分之一,制造炮船,則制夷已可裕如,何至尚形棘手?”這是林則徐以夷制夷思想在賦稅方面的體現。
|